⒈ 亦作“重昬”。
⒉ 謂思緒非常昏亂。
⒊ 十分昏暗;愚昧。
⒋ 指愚昧之人。
⒌ 見“重婚”。
⒈ 亦作“重昬”。
⒉ 謂思緒非常昏亂。
引《楚辭·九章·涉江》:“余將董道而不豫兮,固將重昬而終身!”
王逸 注:“昬,亂也。言己不逢明君,思慮交錯(cuò),心將重亂,以終年命。”
唐 王維 《宋進(jìn)馬哀辭》:“忽思瘞兮城南,心瞀亂兮重昏。”
明 歸有光 《趙汝淵墓志銘》:“宋 失維城,宗淪于 朔。哀哉重昏,鼎折覆餗。”
⒊ 十分昏暗;愚昧。
引《文選·王屮<頭陀寺碑文>》:“曜慧日於康衢,則重昬夜曉。”
李周翰 注:“言二比丘演説佛化,萬物見明,如日照於道,重深昬暗之處,夜中亦曉。”
唐 劉禹錫 《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鑒禪師第二碑》:“維如來滅后,中五百歲而 摩騰、竺法蘭 以經(jīng)來,華人始聞其言,猶夫重昬之見曶爽。”
明 宋濂 《題金書<法華經(jīng)>后》:“蓋將放如來之慧光,破眾生之重昏也。”
⒋ 指愚昧之人。
引北周 庾信 《陜州弘農(nóng)郡五張寺經(jīng)藏碑》:“達(dá)人止是,獨(dú)悟重昏。”
⒌ 見“重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