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謂插筆于冠或笏,以備書寫。古代帝王近臣、書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裝束。
⒉ 指仕宦。
⒈ 謂插筆于冠或笏,以備書寫。古代帝王近臣、書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裝束。
引《漢書·趙充國傳》:“﹝ 張安世 ﹞本持橐簪筆事 孝武帝 數十年,見謂忠謹,宜全度之。”
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:“近臣負橐簪筆,從備顧問,或有所紀也。”
《漢書·昌邑王劉賀傳》:“﹝ 劉賀 ﹞衣短衣大袴,冠 惠文 冠,佩玉環,簪筆持牘趨謁。”
顏師古 注:“簪筆,插筆於首也。”
《晉書·輿服志》:“笏者,有事則書之,故常簪筆。今之白筆是其遺象……手版即古笏矣。尚書令、僕射、尚書手版頭復有白筆,以紫皮裹之,名曰笏。”
隋 薛道衡 《從駕幸晉陽》詩:“方觀翠華反,簪筆上云亭。”
⒉ 指仕宦。參見“簪白筆”。
引清 陸以湉 《冷廬雜識·改官詩》:“簪筆雍容志已虛,不如歸去舊蓬廬。”
⒈ 一種將毛裝在簪頭的冠飾。后指將筆插在頭上,以備隨時記事。
引《漢書·卷六九·趙充國傳》:「卬家將軍以為安世本持橐簪筆,事孝武帝數十年。」
唐·李嶠〈皇帝上禮撫事述懷〉詩:「小臣濫簪筆,無以頌唐風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