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瘴厲”。感受瘴氣而生的疾病。亦泛指惡性瘧疾等病。指瘴氣。
⒈ 亦作“瘴厲”。
⒉ 感受瘴氣而生的疾病。亦泛指惡性瘧疾等病。
引《北史·柳述傳》:“述 在 龍川 數年,復徙 寧越,遇瘴癘死。”
《續資治通鑒·元世祖至元十七年》:“未幾,瘴癘疾作,帝命尚醫診視,遣近臣臨議用藥。”
清 錢謙益 《繼妻江氏》:“哀矣流人……六年瘴癘,初何意于生還。”
蘇曼殊 《絳紗記》:“相傳山神下降,祭之終年可免瘴癘。”
⒊ 指瘴氣。
引唐 杜甫 《悶》詩:“瘴癘浮三 蜀,風云暗百蠻。”
元 無名氏 《碧桃花》第二折:“他到任月餘,躭著疾病,多應是少年的人,不禁瘴厲侵染之故。”
明 徐渭 《梅賦》:“風颷撼之而不動,瘴癘攻之而罔顛。”
吳組緗 《一千八百擔》:“久旱的泥土上從垃圾堆里、野草叢里發出一種令人窒息的悶熱的瘴癘氣味,不住地向 柏堂 的鼻子管里吹撲。”
⒈ 人因接觸到山林間濕熱蒸發毒氣所生的疾病。
引唐·沈佺期〈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〉詩:「洛浦風光何所似?崇山瘴癘不堪聞。」
唐·杜甫〈夢李白〉詩:「江南瘴癘地,逐客無消息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