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塞住耳朵。
⒉ 指聲音充滿耳朵。
⒊ 古代掛在冠冕兩旁的飾物,下垂及耳,可以塞耳避聽。也叫“瑱”。
⒈ 塞住耳朵。
引《詩·邶風·旄丘》:“叔兮伯兮,褎如充耳。”
鄭玄 箋:“充耳,塞耳也。言 衛 之諸臣,顏色褎然,如見塞耳,無聞知也。”
《荀子·禮論》:“充耳而設瑱。”
清 錢謙益 《吳士熙授承德郎制》:“昔 有宋 青溪 盜發,比疆連壤,褎如充耳。”
⒉ 指聲音充滿耳朵。
引許地山 《七寶池上底鄉思》:“你豈不聞這里有等等妙音充耳;豈不見這里有等等莊嚴寶相?”
⒊ 古代掛在冠冕兩旁的飾物,下垂及耳,可以塞耳避聽。也叫“瑱”。
引《詩·衛風·淇奧》:“有匪君子,充耳琇瑩。”
毛 傳:“充耳謂之瑱;琇瑩,美石也。天子玉瑱,諸侯以石。”
清 王夫之 《詩經稗疏·小雅》:“充耳者,瑱也,冕之飾也。”
⒈ 塞住耳朵。
引《詩經·邶風·旄丘》:「叔兮伯兮,褎如充耳。」
《荀子·禮論》:「充耳而設瑱。」
⒉ 古冠冕旁的瑱玉,因其下垂及耳,故稱為「充耳」。
引《詩經·衛風·淇奧》:「有匪君子,充耳琇瑩,會弁如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