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稱“尺一牘”、“尺一板”。古時詔板長一尺一寸,故稱天子的詔書為“尺一”。
⒉ 指書信。
⒈ 亦稱“尺一牘”、“尺一板”。古時詔板長一尺一寸,故稱天子的詔書為“尺一”。
引《漢書·匈奴傳上》:“漢 遺 單于 書,以尺一牘,辭曰:‘皇帝敬問 匈奴 大單于無恙’,所以遺物及言語云云。”
《東觀漢記·楊政傳》:“政 師事博士 范升。建武 中, 升 為太常丞,為去妻所誣告,坐事繫獄,當伏重罪…… 政 涕泣求哀,上即尺一出 升。”
《后漢書·陳蕃傳》:“陛下宜採求失得,擇從忠善。尺一選舉,委尚書三公。”
李賢 注:“尺一,謂板長尺一,以寫詔書也。”
《后漢書·輿服志下》“乘輿黃赤綬” 劉昭 注引 漢 衛(wèi)宏 《漢舊儀》:“璽皆以 武都 紫泥封,青囊白素里,兩端無縫,尺一板中約署。”
宋 陳與義 《遙碧軒作呈使君少隱時欲赴召》詩:“我本山中人,尺一喚起趨埃塵。”
清 顧炎武 《贈孫徵君奇逢》詩:“明廷來尺一,空谷賁蒲輪。”
⒉ 指書信。
引《古今小說·趙伯昇茶肆遇仁宗》:“多謝貴人脩尺一,西山制置逕相投。”
清 方文 《訪吳錦雯不遇留此》詩之一:“板扉深巷掩,霉雨暮天寒。尺一授童女,歸時抆淚看。”
⒈ 古代皇帝的詔版長一尺一寸,故稱天子詔書為「尺一」。
引《后漢書·卷六六·陳蕃傳》:「尺一選舉,委尚書三公,使褒責誅賞,各有所歸,豈不幸甚!」
南朝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奏啟》:「楊秉耿介于災(zāi)異,陳蕃憤懣于尺一,骨鯁得焉。」
⒉ 書信。
引《喻世明言·卷一一·趙伯升茶肆遇仁宗》:「多謝貴人修尺一,西川制置逕相投 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