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背對背。
⒉ 違離。
⒊ 猶分別。
⒈ 背對背。
引《莊子·馬蹄》:“夫馬,陸居則食草飲水,喜則交頸相靡,怒則分背相踶。”
清 侯方域 《盧告》:“夫子奈何以婦人女子之煦煦者而論敵於友哉?若其為友者則有之矣,彼其生同牢,食同筐,交首而戲弄,分背而摩搔,自以為交最密而莫之間也。”
⒉ 違離。
引《荀子·大略》:“民語曰:‘欲富乎?忍恥矣,傾絶矣,絶故舊矣,與義分背矣。’”
⒊ 猶分別。
引《史記·袁盎晁錯列傳》:“司馬與分背, 袁盎 解節毛懷之,杖,步行七八里。”
《孔叢子·儒服》:“臨別, 文 節 流涕交頤, 子高 徒抗手而已,分背就路。”
《南史·郭世通傳》:“嘗與人共於 山陰 市貨物,誤得一千錢,當時不覺,分背方悟,追還本主。”
⒈ 分開、分別、背離。也作「分北」。
引《荀子·大略》:「絕故舊矣,與義分背矣。」
⒉ 分手、別離。
引《漢書·卷四九·爰盎傳》:「司馬與分背,盎解節旄懷之,屐步行七十里。」
《宋書·卷九一·孝義傳·郭世道傳》:「當時不覺,分背方悟。」
⒊ 相背而立。
引《莊子·馬蹄》:「夫馬,陸居則食草飲水,喜則交頸相靡,怒則分背相踶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