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風猛烈。
⒉ 風教德業。
⒊ 風操;風范。
⒋ 猶風尚。
⒈ 風猛烈。
引《論語·鄉黨》:“迅雷風烈必變。”
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注·溫水》:“鉦鼓大作,虎士電怒,風烈火揚,城摧眾陷。”
⒉ 風教德業。
引漢 司馬相如 《子虛賦》:“﹝ 齊王 ﹞問 楚 地之有無者,愿聞大國之風烈,先生之餘論也。”
宋 司馬光 《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銘》:“﹝ 欽之 ﹞知 和州,聲振天下。嗚呼!得非承其祖之風烈邪!”
清 鄭燮 《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·書后又一紙》:“后代有 齊國,亦無一達人。惟 田橫 之卒,五百人從之,斯不愧祖宗風烈。”
⒊ 風操;風范。
引《新唐書·張九齡傳》:“建中 元年, 德宗 賢其風烈,復贈司徒。”
宋 洪邁 《容齋三筆·張詠傳》:“公風烈如此,而不至於宰相,然有 忠定 之才,而無宰相之位,於公何損?”
明 李東陽 《裕遠庵記》:“蓋是墓也,有節婦之風烈,封君之矩范。”
清 戴名世 《八月庚申及齊師戰于乾時我師敗績》:“﹝ 翟義、李敬業 ﹞身雖已殘,家雖已破,甘心屠刳而不悔,而其風烈猶有以聳動英雄豪杰之心。”
⒋ 猶風尚。
引《隋書·地理志中》:“今此數郡,其人尚多好儒學,性質直懷義,有古之風烈矣。”
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四:“先王之制作,古人之風烈,悉入 金 營。”
章炳麟 《復仇是非論》:“吾土 孔子 為圣之時,后生染其風烈,雖奮力抵拒者,只排其階級禮教之談。”
⒈ 怒風。
引《論語·鄉黨》:「有盛饌,必變色而作。迅雷風烈必變。」
⒉ 風采與德業。
引《漢書·卷九·元帝紀·贊曰》:「然寬弘盡下,出于恭儉,號令溫雅,有古之風烈。」
⒊ 教化與事業。
引《文選·司馬相如·子虛賦》:「問楚地之有無者,愿聞大國之風烈,先生之余論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