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夜久久久久久-午夜久久久-午夜精品在线免费观看-午夜精品影院-国产日韩久久-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播放

詞組網

地志的意思

zhì

地志


拼音dì zhì
注音ㄉ一ˋ ㄓˋ

繁體地誌

詞語解釋

地志[ dì zhì ]

⒈  記載國或區域的地形、氣候、居民、政治、物產、交通等的變遷的書。

annals of local history; local chronicles;

引證解釋

⒈  見“地志”。亦作“地誌”。專記地理情況的書。

晉 張華 《博物志》卷一:“余視《山海經》及《禹貢》、《爾雅》、《説文》、地志,雖曰悉備,各有所不載者,作略説。”
宋 沉括 《夢溪筆談·辯證二》:“今 東海縣 乃 漢 之 贛榆,自屬 瑯琊郡,非古之 東海 也…… 延年(石延年 )不講地誌,但見今謂之 東海縣,遂以二 疏 名之,極為乖誤。”
孫犁 《關于兒童文學》:“有時教子弟念 金 元 的歷史,念邊疆的地志。”

國語辭典

地志[ dì zhì ]

⒈  早期的地方志書。最早出現于東漢,現知有《益州志》一種。魏晉南北朝時,地志有所發展,如韋昭的《吳郡國志》。常璩的《華陽國志》等。到隋唐二代,地志趨向衰落,入宋后便趨于消失,而為圖經和方志所取代。地志的發展雖不如地記之興盛,但由于它所記載的內容豐富,統合古今,而且橫排門類,所以已有方志的雛形。也作「地志」。

⒉  一般的輿地書籍。

德語Topografie (S)?

詞語首拼

返回

歷史搜索

大家都在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