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貫通;連通。
⒉ 稟報,傳達。
⒊ 勾結;串通。
⒋ 指收受賄賂。
⒈ 貫通;連通。
引漢 王充 《論衡·感虛》:“夫 雍門子 能動 孟嘗 之心,不能感 孟嘗 衣者,衣不知惻怛,不以人心相關通也。”
清 劉大櫆 《游黃山記》:“踰庵以西,有大石當溪中,嵌空如室,激水橫行,聲若雷轟,而室下石竅關通,積水澄碧,題之曰 龍淵。”
⒉ 稟報,傳達。
引《三國志·蜀志·先主傳》:“璋(劉璋 )敕關戍諸將文書勿復關通 先主。”
⒊ 勾結;串通。
引《梁書·謝覽傳》:“覽 未到郡, 睦之 子弟來迎, 覽 逐去其船,杖吏為通者。自是 睦之 家杜門不出,不敢與公私關通。”
元 張光祖 《言行龜鑒·德行》:“籍其家,得士大夫書,多干請關通者,悉焚之,不以聞。”
清 唐甄 《潛書·食難》:“昔之致客,猶盛事也。若其所好,則有之矣:善賈之徒,善優之徒,善使命之徒,善關通之徒。”
⒋ 指收受賄賂。
引《新唐書·元載傳》:“外委主書 卓英倩、李待榮,內劫婦言,縱諸子關通貨賄。”
《資治通鑒·唐穆宗長慶三年》:“守澄(王守澄 )專制國事,勢傾中外,注( 鄭注 )日夜出入其家,與之謀議,語必通夕,關通賂遺,人莫能窺其跡。”
⒈ 貫通。
引漢·王充《論衡·感虛》:「夫雍門子能動孟嘗之心,不能感孟嘗衣者,衣不知怛惻,不以人心相關通也。」
⒉ 勾結、串通。
引《新唐書·卷一六二·薛存誠傳》:「浮屠鑒虛者,自貞元中關通賂遺,倚宦豎為奸。」
《三國演義·第五三回》:「昨日馬失,他不殺汝,必有關通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