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害人的鬼和怪物。
例妖為鬼蜮必成災(zāi)。
為鬼為蜮,則不可得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何人斯》
鬼蜮實(shí)難測,魑魅乃不若。——黃遵憲《逐客篇》
英evil spirit;
⒉ 比喻陰險的人。因鬼與蜮都是暗中害人之物(蜮:傳說中在水里暗中害人的怪物)
例鬼蜮欲出籠,九天有霹霧。——《天安門詩八首》
身受鬼蜮陷害,斗爭不屈不撓。——《周總理辦公室的燈光》
英treacherous person;
⒈ 鬼和蜮都是暗中害人的精怪。后以“鬼蜮”喻用心險惡、暗中傷人的小人。
引《詩·小雅·何人斯》:“為鬼為蜮,則不可得。”
宋 蘇軾 《孔北海贊》序:“而 曹操 陰賊險狠,特鬼蜮之雄者耳。”
《明史·馮琦傳》:“運(yùn)機(jī)如鬼蜮,取財(cái)盡錙銖。”
清 周亮工 《書影》卷十:“大約 戰(zhàn)國 之時,君多木偶,客多鬼蜮。”
鄒韜奮 《抗戰(zhàn)以來》五六:“使我們深切感到公道自在人心,人生尚非盡屬鬼蜮。”
⒈ 鬼怪。語本比喻陰險的小人。
引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何人斯》:「為鬼為蜮,則不可得。」
《聊齋志異·卷一〇·胭脂》:「風(fēng)流道乃生此惡魔,溫柔鄉(xiāng)何有此鬼蜮哉!」
英語treacherous person, evil spirit
法語démon, esprit malfaisa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