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矯情。
引三國 魏 劉劭 《人物志·八觀》:“故聽言信貌,或失其真,詭情御反,或失其賢,賢否之察,實在所依。”明 唐順之 《秋野殷公墓志銘》:“余覽史傳所紀,長者大抵多詭情以釣奇,至償金不復(fù)辨,認牛不復(fù)問。諸如此類,史家以為奇而列之。”清 魏源 《默觚下·治篇六》:“聽言察貌,或失其真;詭情御物,或失其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