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謂違背禮法,驅(qū)車橫射禽獸。
⒉ 比喻用不正當(dāng)?shù)氖侄稳プ非蟆⑷〉媚撤N東西。
⒈ 謂違背禮法,驅(qū)車橫射禽獸。
引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吾為之范我馳驅(qū),終日不獲一;為之詭遇,一朝而獲十。”
趙岐 注:“橫而射之,曰詭遇,非禮之射,則能獲十。”
朱熹 集注:“詭遇,不正而與禽遇也。”
漢 劉向 《說苑·修文》:“不失其馳,不抵禽,不詭遇,逐不出防,此苗獮蒐狩之義也。”
漢 張衡 《東京賦》:“馭不詭遇,射不翦毛。”
⒉ 比喻用不正當(dāng)?shù)氖侄稳プ非蟆⑷〉媚撤N東西。
引三國 魏 劉劭 《人物志·釋爭(zhēng)》:“是故 孟之反 以不伐獲圣人之譽(yù), 管叔 以辭賞受嘉重之賜,夫豈詭遇以求之哉,乃純德自然之所合也。”
唐 白居易 《適意》詩之二:“直道速我尤,詭遇非吾志。”
景耀月 《古詩》:“詭遇謀人國,隘者或見丑。”
⒈ 本指打獵時(shí)不依規(guī)定而追殺獵物。漢·趙岐·注:「橫而射之曰詭遇。」后比喻不以正道追求名利。唐·白居易〈適意〉詩:「直道速我尤,詭遇非吾志。」
引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「我驅(qū)馳終日不獲一,為之詭遇,一朝而獲十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