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長期作惡,不肯悔改。
⒈ 長期作惡,不肯悔改。
引《左傳·隱公六年》:“善不可失,惡不可長,其 陳桓公 之謂乎。長惡不悛,從自及也。”
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疾謬》:“有不畏大人而長惡不悛者,下其名品,則宜必懼。”
《北史·宋游道傳》:“長惡不悛,曾無忌諱,毀譽由己,憎惡任情。”
宋 李綱 《申省措置酌情處斷招降盜賊狀》:“其有久為頭首,累受招安,長惡不悛,及殺人眾多,情理巨蠧之人,自合依舊處死。”
亦作“長惡靡悛”。 《隋書·煬帝紀下》:“朕以許其改過,乃詔班師,而長惡靡悛,宴安鴆毒,此而可忍,孰不可容!”
⒈ 長期為非作歹,不肯悔改。
引《晉書·卷八五·劉毅傳》:「而長惡不悛,志為奸宄,陵上虐下,縱逸無度。」
《舊唐書·卷一一八·元載等傳·史臣曰》:「眾怒難犯,長惡不悛,家亡而誅及妻兒,身死而殃及祖禰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