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跳,跳躍。
英jump;
⒈ 亦作“趻踔”。
⒉ 跳躍貌;跛行貌。
引《莊子·秋水》:“夔謂蚿曰:‘吾以一足趻踔而行,予無如矣!’”
成玄英 疏:“趻踔,跳躑也。”
唐 獨孤及 《癸卯歲赴南豐道中》詩:“深泥駕疲牛,踸踔余何之。”
宋 周密 《齊東野語·淳紹歲幣》:“雨濘則攝衣躡屐,踸踔而行,艱苦不可具道也。”
清 趙翼 《初用拐杖》詩:“蛩蛩負駏驉,踸踔逐茅狗。”
清 唐孫華 《次韻酬宮恕堂》:“一足趻踔孤,何異守閽刖?”
⒊ 獨立特行,與眾不同。 《孟子·盡心下》“如 琴張、曾晳、牧皮 者, 孔子 之所謂狂矣” 漢 趙岐 注:“琴張,子張 也。
引子張 之為人踸踔譎詭。”
清 王夫之 《薑齋詩話》卷二:“杜陵 《白小》諸篇,踸踔自尋別路,雖風韻不足,而如 黃大癡(黃公望 )寫景,蒼莽不羣。”
章炳麟 《定復仇之是非》:“余雖踸踔,亦不能不隨俗為言。”
⒋ 迅速滋長。
引《楚辭·東方朔<七諫·怨世>》:“蓬艾親入御於牀笫兮,馬蘭踸踔而日加。”
王逸 注:“踸踔,暴長貌也。”
⒌ 布散貌。
引《文選·嵇康<琴賦>》:“踸踔磥硌,美聲將興。”
李周翰 注:“踸踔,初聲布散貌。”
⒍ 滯留,拘泥。
引《文選·陸機<文賦>》:“故踸踔於短韻,放庸音以足曲。”
呂延濟 注:“踸踔,遲帶也。短韻,小篇也。言遲滯於小篇。”
⒎ 猶奔躍。
引清 黃子云 《蔣子空水刀歌》:“鋒鍔摧崩鼓角前,精靈踸踔風雷外。”
康有為 《泛漓江到桂林》詩:“天馬忽騰空,踸踔不可縶。”
⒈ 跳躑,行走不定的樣子。
引《莊子·秋水》:「吾以一足,踸踔而行。」
《文選·陸機·文賦》:「故踸踔于短垣,放庸音以足曲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