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雕刻玉石使成器物。
英carve cut and polish a jade;
⒉ 過分地修飾文辭。
英write in an ornate style;
⒈ 雕刻金玉等。
引唐 羅隱 《投所思》詩:“雕琢只應勞 郢 匠,膏肓終恐誤 秦 醫。”
清 唐甄 《潛書·法王》:“如以石為玉,雕琢之工,雖巧雖勤,終為惡器。”
⒉ 指雕琢而成之物。
引《荀子·王制》:“論百工,審時事,辨功苦,尚完利,便備用,使雕琢文采不敢專造於家,工師之事也。”
⒊ 比喻修飾文辭;刻意使文辭美妙。
引唐 崔涂 《過長江賈島主簿舊廳》詩:“雕琢文章字字精,我經此處倍傷情。”
宋 歐陽修 《六一詩話》:“如 周樸者,構思尤艱,每有所得,必極其雕琢。”
清 曾國藩 《書<歸震川文集>后》:“假 齊 梁 之雕琢,號為力追 周 秦 者,往往而有。”
秦牧 《藝海拾貝·核心》:“而那些辭采華麗,‘駢四驪六’,洋洋灑灑,極盡雕琢之能事。”
⒋ 猶矯飾,做作。
引《韓非子·主道》:“君見其所欲,臣自將雕琢。”
《淮南子·精神訓》:“衰世湊學,不知原心反本,直雕琢其性,矯拂其情,以與世交。”
宋 曾鞏 《尚書都官員外郎陳君墓志銘》:“為吏去觚角,絀雕琢,以平易敦樸為務。”
陳獨秀 《文學革命論》:“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,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。”
⒌ 猶砥礪。
引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崇教》:“先哲居高而不敢忘危,愛子欲教之義方,雕琢切磋,弗納於邪偽。”
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原道》:“雕琢情性,組織辭令。”
宋 蘇舜欽 《應制科上省使葉道卿書》:“以故士皆雕琢節行,緣以文彩,藹藹而進,至使敵國異方,聞風畏之。”
⒍ 比喻羅織罪名。
引《后漢書·蔡邕傳》:“夫宰相大臣,君之四體,委任責成,優劣已分,不宜聽納小吏,雕琢大臣也。”
李賢 注:“雕琢,猶鐫削以成其罪也。”
彫琢:1.雕刻琢磨。 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今有璞玉於此,雖萬鎰必使玉人彫琢之。”
宋 曾鞏 《簡翁都官》詩:“自有文章真杞梓,不須彫琢是璠璵。”
⒎ 引申指刻意修飾文辭。
引漢 司馬遷 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今雖欲自彫琢,曼辭以自飾,無益,於俗不信,適足取辱耳。”
琢,一本作“瑑”。 魯迅 《漢文學史綱要》第八篇:“其詞隨語成韻,隨韻成趣,不假彫琢,而意志自深,風神或近 楚 《騷》。”
⒈ 刻鏤。
引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「今有璞玉于此,雖萬鎰,必使玉人雕琢之。」
近雕刻 琢磨
⒉ 修飾文詞。也作「雕瑑」。
引《文選·司馬遷·報任少卿書》:「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,無益于俗。」
英語to sculpt, to carve (jade)?, ornate artwork, overly elaborate prose
法語sculpter consciencieusement, ciseler, travaill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