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同根莖的一枝或一群樹干,尤指與吸根或水發(fā)芽有關(guān)的枝干。
英stool;
⒉ 植物的根和主干部分。
⒈ 植物的根和主干部分。
引漢 王充 《論衡·超奇》:“有根株於下,有榮葉於上,有實核於內(nèi),有皮殼於外。”
唐 陸龜蒙 《丁隱君歌》:“老樹根株若蹲獸,霜濃果熟未容收。”
⒉ 比喻事物的根基,基礎(chǔ)。
引唐 杜甫 《奉贈射洪李四丈》詩:“游子無根株,茅齋付秋草。”
宋 蘇舜欽 《遷居》詩:“手足日不閑,在地無根株。”
鄭觀應(yīng) 《盛世危言·販奴》:“而 澳 港 外埠之根株猶未絶也。”
郭沫若 《文藝論集·一個宣言》:“藝術(shù)失卻了民眾的根株,藝術(shù)亦因之而失去生機。”
⒊ 根除。
引《金史·循吏傳·張奕》:“﹝ 張奕 ﹞擒其首惡誅之。后五日,都統(tǒng) 完顏阿魯補 以軍至 歸德,欲根株餘黨, 奕 以闔門保郡人無他,遂止。”
⒈ 植物的根和主干部分。
引漢·王充《論衡·超奇》:「有根株于下,有榮葉于上,有實核于內(nèi),有皮殼于外。」
唐·陸龜蒙〈丁隱君歌〉:「老樹根株若蹲獸,霜濃果熟未容收。」
⒉ 比喻事物的根本、基礎(chǔ)。
引唐·杜甫〈奉贈射洪李四丈〉詩:「游子無根株,茅齋付秋草。」
宋·蘇舜欽〈遷居〉詩:「手足日不閑,在地無根株。」
⒊ 根除。
引《金史·卷一二八·循吏傳·張奕傳》:「后五日,都統(tǒng)完顏阿魯補以軍至歸德,欲根株余黨,奕以闔門保郡人無他,遂止。」
德語Baumstumpf (S)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