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火的灼熱發光的氣化部分。
英flame;
⒈ 亦作“火炎”。亦作“火焰”。
⒉ 物體燃燒時所發的熾熱的光華。
引唐 柳宗元 《逐畢方文》:“各有攸宅兮,時闔而開;火炎為用兮,化食生財。”
《元史·順帝紀七》:“大名路 有星如火,從東南流,芒尾如曳篲,墮地有聲,火燄蓬勃,久之乃息。”
瞿秋白 《關于俄羅斯和蘇聯文學的片斷》:“火焰熠熠的飛涌,像火山似的。”
⒊ 喻紅色的花苞。
引唐 白居易 《題靈隱寺紅辛夷花》詩:“紫粉筆含尖火焰,紅燕脂染小蓮花。芳情香思知多少,惱得山僧悔出家。”
⒋ 喻鮮紅的光彩。
引唐 鮑溶 《和淮南李相公夷簡喜平淄青回軍之作》:“天際獸旗搖火燄,日前魚甲動金文。”
⒌ 喻激情。
引葉圣陶 《倪煥之》十八:“難道戀愛的火焰在她心頭逐漸熄滅了么?”
⒍ 喻劇烈的斗爭環境。見“火燄”。
引毛澤東 《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》二:“我們的黨和軍隊是在群眾中生了根的,是在長期革命火焰中鍛煉出來的,是有戰斗力的。”
⒈ 燃燒時發出的光焰。
引《三國演義·第一二回》:「韋擁護曹操,殺條血路,到城門邊,火焰甚盛,城上推下柴草,遍地都是火。」
英語blaze, flame
德語Brand (S)?, Flamme (S)?, flammend (Adj)?
法語flam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