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猶狐死兔泣。
⒈ 猶狐死兔泣。
引《醒世恒言·兩縣令競義婚孤女》:“鸞鳳之配,雖有佳期;狐兔之悲,豈無同志。”
明 無名氏 《鳴鳳記·二臣哭夏》:“我和你既有僚友之義,不免狐兔之悲?!?br />清 蒲松齡 《募葬郝飛侯序》:“惟冀縉紳先生,喜結(jié)人天之果;金蘭故友,共興狐兔之悲?!?br />李大釗 《厭世心與自覺心》:“異日者天涯淪落,同作亡民,相逢作 楚 囚之泣,或?qū)⑴d狐兔之悲矣?!?/span>
⒈ 比喻因同類遭遇不幸而感到悲傷。明·朱國禎也作「兔死狐悲」。
引《涌幢小品·卷一六·黃叔度二誣辨》:「回視國家將傾、諸賢就戮,上之不能如孫登之污埋,次之不能如皇甫規(guī)之不與,下之不能與狐兔之悲,方且沾沾自喜,因同志之死以為名高,是誠何忍哉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