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借音義相通的字解釋別的字。
⒉ 古人解經舊注中,凡不見于《說文》而又不知其所出的義訓,謂之借訓。
⒈ 借音義相通的字解釋別的字。按此言以“效”訓“學”、以“齊”訓“齋”,謂之借訓。
引清 劉淇 《<助字辨略>自序》:“借訓,如‘學之為言效也’、‘齋之為言齊也’是也。”
⒉ 古人解經舊注中,凡不見于《說文》而又不知其所出的義訓,謂之借訓。
引清 江藩 《漢學師承記·閻若璩》:“﹝ 宋半塘 ﹞為《説文解字疏》,詳贍辨博,又益以附、借、備三門,如水部‘沛’字,本 遼東 水名,附訓為澤,借訓為大,為仆,此皆見於經傳者。若見於史者,如《漢書·禮樂志》:‘神哉沛。’ 師古 注:‘沛,疾也。’ 司馬相如 《封禪文》:‘沛然改容。’ 師古 注:‘感動。’又《大人賦》:‘沛艾赳螑。’注:‘ 張揖 曰:沛艾,駊騀也。’則謂之備也。此乃 宋氏 一家之學。附者,《説文》無此訓,以經注訓附益之,故曰附。至于借例,與附益無二;又非通借之借,意當時必有一説以處之,不可得聞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