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明清科舉,鄉試前由學官舉行的甄別性考試。生員達一定等第,方準送鄉試。
⒉ 指科舉考試。
⒈ 明 清 科舉,鄉試前由學官舉行的甄別性考試。生員達一定等第,方準送鄉試。
引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十:“次年,宗師 田洪 録科考, 韓子文 又得 吳太守 一力舉薦,拔為前列。”
《明史·選舉志一》:“提學官在任三歲,兩試諸生。先以六等試諸生優劣,謂之歲考……繼取一二等為科舉生員,俾應鄉試,謂之科考……其等第仍分為六,而大抵多置三等。三等不得應鄉試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四回:“我要到府里科考。”
⒉ 指科舉考試。
引豫劇《卷席筒》:“我有心進京科考,怎奈手無盤費,難以起身。”
郭沫若 《李白與杜甫·杜甫的功名欲望》:“說自己因科考受絀,弄得走投無路。”
⒈ 明清科舉制度,各省學政周歷各府州,從童生中考選秀才及甄試欲應鄉試的生員,取入一、二、三等者,準送鄉試,稱為「科考」。
引《初刻拍案驚奇·卷一〇》:「宗師田洪錄科考,韓子文又得吳太守一力舉薦,拔為前列。」
《儒林外史·第七回》:「本道來科考時,訪知你若再如此,斷不能恕了。」
英語preliminary round of imperial examinations, abbr. for 科學考察|科學考察[ke1 xue2 kao3 cha2], scientific explor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