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剖殺,割剝。
⒉ 削除,鏟除。
⒈ 剖殺,割剝。
引《書(shū)·泰誓上》:“焚炙忠良,刳剔孕婦,皇天震怒。”
孔穎達(dá) 疏:“刳剔謂割剝也。”
《墨子·明鬼下》:“昔者 殷王 紂 ……播棄黎老,賊誅孩子,楚毒無(wú)罪,刳剔孕婦,庶舊鰥寡,號(hào)咷無(wú)告也。”
《魏書(shū)·蕭衍傳》:“遂使頑嚚子弟,肆行淫虐;狡猾羣小,縱極貪惏;剝割蒼生,肌肉略盡;刳剔黔首,骨髓俱罄。”
《新唐書(shū)·韋處厚傳》:“李載義 數(shù)破 滄、鎮(zhèn) 兵,皆刳剔以獻(xiàn), 處厚 戒之,前后完活數(shù)百千人。”
⒉ 削除,鏟除。
引宋 陸游 《直奉大夫陸公墓志銘》:“上官委以事,公至忘寢食寒暑,以趨事赴功。在 玉山 時(shí),刳剔蠹弊,根原窟穴,毫髮必盡。”
⒈ 剖解。
引《書(shū)經(jīng)·泰誓上》:「焚炙忠良,刳剔孕婦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