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保留香味。
⒉ 傳說(shuō)中的留香草。因其能留下芳香,故亦比喻帝王普施德惠。
⒈ 保留香味。
引《初學(xué)記》卷二五引 南朝 梁 蕭統(tǒng) 《銅博山香爐賦》:“劉公 聞之見錫, 粵 女惹之留香。”
宋 陸游 《燈下對(duì)梅花獨(dú)酌累日勞甚》詩(shī):“移燈看影憐渠瘦,掩戶留香笑我癡。”
⒉ 傳說(shuō)中的留香草。因其能留下芳香,故亦比喻帝王普施德惠。
引《隋書·長(zhǎng)孫晟傳》:“晟 以牙中草穢,欲令 染干 親自除之,示諸部落,以明威重,乃指帳前草曰:‘此根大香。’ 染干 遽嗅之曰:‘殊不香也。’ 晟 曰:‘天子行幸所在,諸侯躬親灑掃,耘除御路,以表至敬之心。今牙中蕪穢,謂是留香草耳。’ 染干 乃悟。”
清 吳偉業(yè) 《讀史偶述》詩(shī)之七:“新張錦幄間垂楊,四角觚稜八寳裝。藉地?zé)溡瘐米墸兹状翰菔橇粝恪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