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指洛下書生的諷詠聲,音色重濁。東晉士大夫多中原舊族,故盛行為“洛生詠”。
⒈ 指 洛 下書生的諷詠聲,音色重濁。 東晉 士大夫多中原舊族,故盛行為“洛生詠”。
引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雅量》:“﹝ 謝安 ﹞望階趨席,方作 洛 生詠,諷‘浩浩洪流’。”
劉孝標 注引 南朝 宋明帝 《文章志》:“安 能作 洛 下書生詠,而少有鼻疾,語音濁。后名流多斆其詠,弗能及,手掩鼻而吟焉。”
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輕詆》:“人問 顧長康 何以不作 洛 生詠。答曰:‘何至作老婢聲。’”
劉孝標 注:“洛 下書生詠,音重濁,故云老婢聲。”
唐 李白 《經(jīng)亂后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》詩:“悶為 洛 生詠,醉發(fā) 吳 越 調(diào)。”
宋 蘇軾 《徑山道中次韻周長官》:“緬懷 周 與 李,能作 洛 生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