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青色和黑色。
⒉ 青里帶黑。
⒊ 墨藍(lán)色。
⒈ 青色和黑色。
引《禮記·樂記》:“青黑緣者,天子之寶龜也。”
孔穎達(dá) 疏:“寶龜之中,并以青黑為之緣。”
⒉ 青里帶黑。
引《詩·衛(wèi)風(fēng)·碩人》“鱣鮪發(fā)發(fā)” 唐 孔穎達(dá) 疏:“鮪魚形似鱣而青黑,頭小而尖。”
《新五代史·雜傳一·羅紹威》:“弘信 狀貌奇怪,面色青黑。”
茅盾 《子夜》十一:“馮云卿 很冒失地打斷了 劉玉英 的話,他那青黑的老臉上忽然有些紅了。”
⒊ 墨藍(lán)色。
引宋 沉括 《夢溪筆談·器用》:“青堂羌 善鍛甲,鐵色青黑,瑩徹可鑒毛髮。”
明 宋應(yīng)星 《天工開物·白瓷》:“浙江 處州 麗水、龍泉 兩邑,燒造過釉杯碗,青黑如漆,名曰處窰。”
鍾廣言 注:“因?yàn)樗玫挠粤虾F質(zhì)較多,故燒成墨藍(lán)色,光澤如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