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個人顯著的性格、特征、態度或習慣的有機結合。
英character; personality;
⒉ 人的道德品質。
英human dignity;
⒈ 人的性情、氣質、能力等特征的總和。
引蔡元培 《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》:“所謂健全的人格,內分四育,即:(一)體育,(二)智育,(三)德育,(四)美育。”
聞一多 《<李白之死>序》:“此詩所述亦憑臆造,無非欲藉以描畫詩人的人格罷了。”
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二五:“他以為教育不僅是教給學生一點課本上的知識,而也需要師生間的感情的與人格的接觸。”
⒉ 人的道德品質。
引梁啟超 《新民說》第五節:“忠孝二德,人格最要之件也。”
陳學昭 《工作著是美麗的》九:“﹝她﹞又沒有賣淫,損害了家庭的名譽和自身的人格。”
⒊ 謂人按照法律、道德或其他社會準則應享有的權利或資格。
引瞿秋白 《赤俄之歸途》四:“把一般爭人格的青年學生,打得落花流水。”
茅盾 《動搖》八:“公家發配,太不尊重女子人格。”
⒈ 人的品格。
例如:「他的人格高尚,令人敬仰。」
近品德 品行 人品
⒉ 心理學上指個體在生活歷程中對人、己、事、物、環境,所顯現的獨特個性。一般用 法比「性格」廣義。
⒊ 法律上指得為權利、義務之主體的資格。
英語personality, integrity, dignity
德語Pers?nlichkeit (S, Psych)?
法語personnalit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