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下意識地叫喊。
例失聲驚嘆。
英cry out involuntarily;
⒉ 放聲痛哭。
例他聞訊失聲痛哭。
英lose one's voice;
⒈ 悲痛過度而泣不成聲。
引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昔者 孔子 沒,三年之外,門人治任將歸,人揖於 子貢,相嚮而哭,皆失聲。”
趙岐 注:“失聲,悲不能成聲。”
晉 潘岳 《寡婦賦》:“口嗚咽以失聲兮,淚橫迸而霑衣。”
周而復(fù) 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三:“一天夜里, 湯阿英 偷偷回到自己的家,抱住娘失聲痛哭,寧肯跟爹和娘到處去討飯,死也不肯回到 朱 家這個老虎窩里去了。”
⒉ 不自主地發(fā)出聲音。
引唐 牛僧孺 《玄怪錄·杜子春》:“子春 愛生于心,忽忘其約,不覺失聲云:‘噫!’”
宋 洪邁 《夷堅支志景·應(yīng)夢寶塔》:“夢白衣少年奉金塔,高三尺,光采照人,置其前方。顧盼咨嗟,塔與人俱不見,失聲而寤。”
錢鍾書 《貓》:“雖然見到些新鮮事物和排場,總不致失聲咋舌,有傷身分的驚嘆。”
⒈ 因悲傷過度以至泣不成聲。
引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「相向而哭,皆失聲。」
⒉ 不由自主的發(fā)出聲音。
引《紅樓夢·第五六回》:「話未說完,李紈姊妹等禁不住都失聲笑出來。」
《文明小史·第三四回》:「毓生看到此處,失聲一笑,把個下顎笑得脫了。」
⒊ 失去聲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