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預先擬就。
⒉ 指已寫成的詩文。
⒈ 預先構思、草擬。多指詩文。
引《三國志·魏志·王粲傳》:“﹝ 王粲 ﹞善屬文,舉筆便成,無所改定,時人常以為宿構。”
宋 周密 《齊東野語·降仙》:“降仙之事,人多疑為持箕者狡獪,以愚旁觀,或宿構詩文,託為仙語。”
茅盾 《動搖》八:“而滿心想獨建殊勛的 胡國光 也深恐別人捷足先得,便迫不及待地在最近的縣黨部會議中提出了他的宿構的議案了?!?/span>
⒉ 事先謀劃準備。
引《三國志·蜀志·關羽傳》“共至 夏口”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:“羽 若果有此勸而 備 不肯從者,將以 曹公 腹心親戚,實繁有徒,事不宿構,非造次所行?!?br />宿搆:1.預先擬就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神思》:“子建 援牘如口誦, 仲宣 舉筆似宿搆?!?br />元 劉祁 《歸潛志》卷八:“章宗 覽之,稱其工,且曰:‘此詩非宿搆不能至此。’”
《清史稿·選舉志三》:“康熙 五十二年,以主司擬題,多取《四書》、《五經》冠冕吉祥語,致多宿搆倖獲。”
⒊ 指已寫成的詩文。
引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仙人島》:“桓 因謂:‘ 王郎 天才,宿搆必富,可使鄙人得聞教乎?’”
⒈ 預先擬構。比喻寫文章既輕易又迅速。南朝梁·劉勰也作「夙構」。
引《三國志·卷二一·魏書·王粲傳》:「善屬文,舉筆便成,無所改定,時人常以為宿構?!?br />《文心雕龍·神思》:「子建援牘如口誦,仲宣舉筆似宿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