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縮栗”。畏縮戰栗。
⒉ 草木萎謝貌。
⒈ 亦作“縮慄”。畏縮戰栗。
引唐 韓愈 《與少室李拾遺書》:“彊梁之兇,銷鑠縮栗,迎風而委伏。”
《新唐書·李愬傳》:“會大雨雪,天晦,凜風偃旗裂膚,馬皆縮慄,士抱戈凍死於道十一二。”
宋 陸游 《右朝散大夫陸公墓志銘》:“老吏宿姧,畏懾縮栗,不敢輒動。”
《金史·世祖紀》:“凝寒不縮栗,動止不回顧。”
⒉ 草木萎謝貌。
引《禮記·月令》“﹝季春之月﹞季春行冬令,則寒氣時發,草木皆肅” 漢 鄭玄 注:“肅謂枝葉縮栗。”
孔穎達 疏:“縮栗,言枝葉減縮而急栗。”
⒈ 畏懼的樣子。
引《新唐書·卷一一八·李渤傳》:「干紀之奸不戰而拘累,彊梁之兇銷鑠縮栗,迎風而委伏。」
⒉ 枯萎。
引《禮記·月令》:「草木皆肅」句下漢·鄭玄·注:「肅謂枝葉縮栗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