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裹頭用的布巾。
英scarf; kerchief;
⒈ 裹頭的織品。
引《后漢書·列女傳·董祀妻》:“時(shí)且寒,賜以頭巾履襪。”
唐 于鵠 《過張老園林》詩:“身老無修飾,頭巾用白紗。”
宋 高承 《事物紀(jì)原·冠冕首飾·頭巾》:“古以皁羅裹頭號(hào)頭巾。 蔡邕 《獨(dú)斷》曰:古幘無巾; 王莽 頭禿,乃始施巾之始也。 《筆談》曰:今庶人所戴頭巾, 唐 亦謂之四腳,二繫腦后,二繫頷下。取服勞不脫,反繫于頂上;今人不復(fù)繫頷下,兩帶遂為虛設(shè)。后又有兩帶四帶之異,蓋自 宋 朝始。”
徐遲 《牡丹》八:“她貼上烏黑的片子,扎上頭巾。”
⒉ 指 明 清 時(shí)規(guī)定給讀書人戴的儒巾。
引《古今小說·陳御史巧勘金釵鈿》:“魯公子 回到家里,將衣服鞋襪裝扮起來。只有頭巾分寸不對(duì),不曾借得。”
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慮婚》:“就是一頂秀才頭巾,也像天平冠一般,再也承受不起。”
⒈ 裹頭的布。
引《儒林外史·第一四回》:「馬二先生嚇了一跳,慌忙整一整頭巾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