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語本《三國志·吳志·虞翻傳》“﹝翻﹞又為《老子》《論語》《國語》訓注,皆傳于世”裴松之注引《虞翻別傳》:“翻初立《易》注,奏上'臣聞六經(jīng)之始,莫大陰陽……又臣郡吏陳桃夢臣與道士相遇,放發(fā)披戲布《易》六爻,撓其三以飲臣,臣乞盡吞之。'”后因以“吞爻”為精于易學的典故。
⒈ 后因以“吞爻”為精于易學的典故。
引語本《三國志·吳志·虞翻傳》“﹝ 翻 ﹞又為《老子》《論語》《國語》訓注,皆傳於世” 裴松之 注引《虞翻別傳》:“翻 初立《易》注,奏上曰:‘臣聞六經(jīng)之始,莫大陰陽……又臣郡吏 陳桃 夢臣與道士相遇,放髮披鹿裘,布《易》六爻,撓其三以飲臣,臣乞盡吞之?!?br />《增補事類統(tǒng)編·人事·夢上》:“吳 士吞爻,每以知經(jīng)自任; 漢 臣獻賦,寧緣賜錦而來?!?br />清 吳偉業(yè) 《贈學易友人吳燕馀》詩:“吞爻夢逐 虞生 放,端策占成 屈子 窮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