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:“鄭人相驚以伯有,曰:'伯有至矣。'則皆走,不知所往。”杜預(yù)注:“襄三十年,鄭人殺伯有,言其鬼至。”后因以“相驚伯有”形容自相驚擾。
⒈ 后因以“相驚伯有”形容自相驚擾。
引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:“鄭 人相驚以 伯有,曰:‘ 伯有 至矣?!瘎t皆走,不知所往?!?br />杜預(yù) 注:“襄 三十年, 鄭 人殺 伯有,言其鬼至?!?br />梁啟超 《談判與宣戰(zhàn)》:“況且 歐 美 各國,提起‘赤化’兩字,便相驚以 伯有?!?/span>
⒈ 春秋時鄭大夫伯有為鄭人所殺,死后變?yōu)閰柟恚嵢顺J芷涔砘牦@擾而競相走避。見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。后比喻因驚疑而自擾。
近自相驚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