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走卒;供奔走役使的人。
⒉ 自稱的謙詞。
⒈ 走卒;供奔走役使的人。
引南朝 齊 孔稚珪 《上新定法律表》:“將恐此書,永墜下走之手矣。”
宋 葉適 《司馬溫公祠堂記》:“至於深衣幅巾,退然山澤之間,誠意至義,不敢加一豪於嬰兒下走。”
清 吳熾昌 《客窗閑話·呆官》:“為大令親隨,何等親密,反求管門,是下走之職。”
⒉ 自稱的謙詞。
引《漢書·蕭望之傳》:“若 管晏 而休,則下走將歸 延陵 之皋。”
顏師古 注:“下走者,自謙言趨走之役也。”
《宋書·何尚之傳》:“若止于四銖五銖,則文皆古篆,既非下走所識(shí),加或漫滅,尤難分明。”
唐 柳宗元 《答元饒州論政理書》:“祁大夫 不見 叔向,今而預(yù)知斯舉,下走之大過矣。”
徐特立 《國文教授之研究》:“下走濫竽教育事業(yè),常病教授無方。”
⒈ 自稱的謙詞。
引《漢書·卷七八·蕭望之傳》:「若管晏而休,則下走將歸延陵之皋。」
《宋書·卷六六·何尚之傳》:「若止于四銖五銖,則文皆古篆,既非下走所識(shí),加或漫滅,尤難分明。」
⒉ 走卒,供奔走役使的人。
引南齊·孔稚珪〈上新定律注表〉:「將恐此書,永墜下走之手矣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