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比喻過分挑剔別人的錯誤。語本《后漢書·趙壹傳》:“所好則鉆皮出其毛羽,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。”
⒈ 亦作“洗垢求瑕”、“洗垢索瘢”。
引語本《后漢書·趙壹傳》:“所好則鉆皮出其毛羽,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。”
元 劉祁 《歸潛志》卷九:“張承旨 行簡 知貢舉,惟以格律痛繩之,洗垢求瘢,苛甚。”
宋 蘇軾 《杭州召還乞郡狀》:“以此知黨人之意,未嘗一日不在傾臣,洗垢求瑕,止得此事。”
明 楊慎 《升庵詩話·老子論性》:“若知其出於 老氏,宋 儒必洗垢索瘢曲為譏評;但知其出於經,則護持交贊。此亦矮人之觀場也。”
⒈ 語本指洗掉污垢后,仍尋求瑕疵。比喻故意挑剔他人的過失或缺點。金·劉祁也作「洗垢尋痕」、「洗垢索瘢」。
引《后漢書·卷八〇·文苑傳下·趙壹傳》:「所好則鉆皮出其毛羽,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。」
《歸潛志·卷九》:「張承旨行簡知貢舉,惟以格律痛繩之,洗垢求瘢,苛甚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