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安坐;閑坐。
⒉ 指坐禪。
⒊ 指施食。
⒈ 安坐;閑坐。
引《儀禮·燕禮》“賓反入,及卿大夫皆説屨升,就席” 漢 鄭玄 注:“凡燕坐必説屨,屨賤不在堂也?!?br />賈公彥 疏:“凡在堂立行禮不説屨,安坐則説屨……以其屨在足賤,不宜在堂,陳於尊者之側(cè)也?!?br />宋 梅堯臣 《寄謝開封宰薛贊善》詩:“燕坐禽鳥寂,吟哦簿書退?!?br />元 蔣正子 《山房隨筆》:“漫塘先生 與客燕坐,指窗外櫻桃惟一實(shí),共以為笑?!?br />明 文徵明 《春雨漫興》詩:“焚香燕坐心如水,一任門多長者車。”
葉圣陶 《北上日記》:“餐廳頗寬暢,其上層為吸煙室與燕坐間?!?/span>
⒉ 指坐禪。
引宋 蘇軾 《成都大悲閣記》:“吾燕坐寂然,心念凝默,湛然如大明鏡。”
明 宋濂 《寂照?qǐng)A明大禪師壁峰金公設(shè)利塔碑》:“越七日,水退。競往視之,禪師燕坐如平時(shí),唯衣濕耳。”
⒊ 指施食。
引清 袁枚 《新齊諧·徐先生》:“宿 俗,富饒之家,每日必設(shè)一家常飯,置外廳堂,不拘來客,皆就食焉,號(hào)曰燕坐?!?/span>
⒈ 閑坐、休憩。
引《紅樓夢(mèng)·第一七、一八回》:「展眼元宵在邇,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監(jiān)出來先看方向:何處更衣,何處燕坐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