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趨向雖然相同,卻有各種考慮。常指慮雖百端,理歸于一。語出《易·系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涂,一致而百慮。”
⒈ 趨向雖然相同,卻有各種考慮。常指慮雖百端,理歸于一。
引語出《易·繫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涂,一致而百慮。”
孔穎達 疏:“一致而百慮者,所致雖一,慮必有百,言慮雖百種,必歸於一致也。”
隋煬帝 《寶臺經藏愿文》:“殊涂同歸,一致百慮,內外交融,義同泯合。”
《朱子語類》卷七六:“天下何思何慮一句,便是先打破那個思字,卻説同歸殊涂,一致百慮。”
⒈ 語本指歸于同一趨向,卻有各種不同的思慮。
引《易經·系辭下》:「天下同歸而殊涂,一致而百慮。」
《后漢書·卷三〇下·郎?傳》:「易曰:『君子之道,或出或處,同歸殊涂,一致百慮。』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