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拙吶”。
⒉ 謂才疏口拙,不善應(yīng)對。多用作謙詞。
⒈ 亦作“拙吶”。謂才疏口拙,不善應(yīng)對。多用作謙詞。
引南朝 宋 謝靈運 《初去郡》詩:“伊余秉微尚,拙訥謝浮名。”宋 蘇軾 《謝賜對衣金帶馬表》之一:“伏念臣少而拙訥,老益疎愚。”明 方孝孺 《益齋記》:“余驚駭其為奇士,而惜余拙吶不能與之往復(fù)詰難也。”清 陳確 《氣稟清濁說》:“聰明材辨者,或多輕險之流;遲鈍拙吶者,反多重厚之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