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典出《韓非子》,某人賣矛又賣盾,說他的矛和盾都是最好的,當問及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如何”時,此人無以對答。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語前后不統一。
例明顯的自相矛盾。
英paradox; a self-contradictory; be mutually conflicting;
⒉ 不連貫的性格或心情。
例隨著他越來越自相矛盾,斯特恩的文雅的、流暢的文風就消失了。
英inconsequence;
⒈ 后因以喻人的語言行動前后抵觸、不相應合。
引《韓非子·難一》:“楚 人有鬻楯與矛者,譽之曰:‘吾楯之堅,物莫能陷也。’又譽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於物無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?’其人弗能應也。夫不可陷之楯與無不陷之矛,不可同世而立。”
《魏書·儒林傳·李業興》:“業興 曰:‘圓方之言,出處甚明,卿自不見。見卿録 梁主 《孝經義》亦云上圓下方,卿言豈非自相矛盾!’”
唐 楊炯 《公卿以下冕服議》:“今三品乃得同王之毳冕,而三公不得同王之袞名,豈惟顛倒衣裳,抑亦自相矛盾,此又不經之甚也!”
《紅樓夢》第一回:“更可厭者,‘之乎者也’,非理即文,大不近情,自相矛盾。”
毛澤東 《論持久戰》一〇九:“英勇戰斗于前,又放棄土地于后,不是自相矛盾嗎?這些英勇戰斗者的血,不是白流了嗎?這是非常不妥當的發問。”
⒉ 同伙間的相互爭吵或沖突。
引《資治通鑒·梁武帝太清二年》:“今二宮危逼,猾寇滔天,臣子當戮力同心,豈可自相矛盾?”
⒈ 語本比喻行事或言語先后不相應、互相抵觸。
引《韓非子·難勢》:「人應之曰:『以子之矛,陷子之楯,何如?』其人弗能應也。」
《魏書·卷八八·良吏傳·明亮傳》:「辭勇及武,自相矛盾。」
反言行一致
英語to contradict oneself, self-contradictory, inconsistent
德語sich selber wiedersprechen (V)?, paradox (Adj)?
法語se contredire, être contradictoire, être en contradic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