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古代喪禮,百日祭后,止無時(shí)之哭,變?yōu)槌σ豢蓿麨樽淇蕖?/p>
⒈ 古代喪禮,百日祭后,止無時(shí)之哭,變?yōu)槌σ豢蓿麨樽淇蕖?/p>
引《儀禮·既夕禮》:“三虞卒哭。”
鄭玄 注:“卒哭,三虞之后祭名。始朝夕之間,哀至則哭,至此祭,止也。朝夕哭而已。”
《新唐書·柳冕傳》:“昭德 王皇后 崩, 冕 與 張薦 議皇太子宜依 晉 魏 卒哭除服,左補(bǔ)闕 穆質(zhì) 請(qǐng)依禮期而除, 冕 議見用。”
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四:“鄭丞相 居中, 政和 七年遭母喪去。卒哭尚二日,則己拜。士大夫深惜之。”
清 梁章鉅 《退庵隨筆·家禮二》:“古者卒哭在既葬三虞之后,無有未葬而先行卒哭者。”
⒈ 古代喪禮。自死者死日起,哀至則哭,晝夜無時(shí),行卒哭之祭。其后則改為朝夕哭。清制以百日為卒哭之期,今民間則以終七為卒哭之日。